在现实里,我们既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听见声音,但是大脑仍然会产生视觉、听觉,甚至包括触觉和味觉。这些感觉非常逼真,就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因为太逼真,有的人甚至会把现实的记忆跟梦里的记忆混淆,分不清一段记忆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做梦时梦到的情景。比如我自己就有类似经历。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人大都喜欢把梦跟未来的预兆联系在一起,认为梦可以决定命运。例如,《周公解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梦书。世界上也流传着许多出名的梦境。欧洲古代着名的梦之一发生在公元312年,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绝望地准备在第二天的战场上赴死。然而前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说,凭借这个徽章,明天战斗将会胜利。君士坦丁醒来后大受鼓舞,命令部队把十字架徽章镶嵌在盾牌上。据历史记载,第二天他们真的获胜了。1865年,奥古斯特·凯库勒也做了一个有名的梦,他梦见苯的碳原子构成首尾相接的环状链条,像蛇咬自己的尾巴,这个梦让他解开了苯分子的结构。
关于梦的理论,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很多。在其代表作《梦的解析》中,他认为梦表达我们潜在的欲望。人清醒时,这些欲望受意识压制,人进入睡眠状态时,欲望被释放出来。弗洛伊德还认为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方式。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潜意识小偷能通过设备进入他人梦境窃取信息、植入意识,虽然科幻,但科学家认为实现或许并不遥远。
进入本世纪,科学家掌握了梦的奥秘。梦是人类的普遍现象,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期。人睡着后会经历多个睡梦周期,每个周期约90
-
120分钟,睡眠状态会多次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间转变。晚上睡觉所有梦加起来约两小时,每个梦持续5
-
20分钟左右,按此计算,人一辈子约有6年时间在做梦。
很多人好奇人做梦的内容和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文·霍尔花40年收集了世界各地5万个志愿者的梦,整理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人的梦相似,多是前一天或上周的个人经历。从神经科学角度看,大脑神经网络在学习和经历中会不断重构。当过度用功学习,神经网络系统饱和,不再处理信息,进入梦境状态。此时大脑吸收新信息时,随机记忆会结合,梦就像大脑在整理记忆。研究表明,学习和测验间有足够睡眠,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因为睡眠时大脑活跃区域和学习新技能时相同,睡眠不仅能休息,还能整理巩固新信息。
那么,人做梦时大脑状态如何?哪些区域活跃,哪些关闭?鬼压床真如民间传说那样吗?这些问题,下个视频接着探讨。在现实中,即便没睁眼、没听见声音,大脑产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和真实的无区别,梦里的体验就像一场感官电影。如果未来有感官电影,全身心投入会是什么体验呢?
为研究梦的奥秘,科学家总结了梦的基本特征:一是做梦时会产生强烈情感,喜怒哀乐皆有;二是内容不合逻辑,梦境常突破物理规律;三是有明显感知,视觉、听觉等感觉由大脑生成,并非外界刺激;四是即便梦的剧情离谱,在梦里也会接受;五是梦很难被记住,睡醒几分钟内就会忘记。
对于梦,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一些神秘主义者认为梦是超自然信息来源,是神灵或灵魂与人沟通的方式,比如民间的托梦说法。心理学中,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认为梦是大脑睡眠时处理情感和欲望的方式,梦中符号和情节反映人的潜意识和心理状态。不过,哈佛大学的艾伦·霍布森博士和罗伯特·麦卡利博士提出激活合成理论,他们认为梦源于脑干发出的随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进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理解时梦就出现了。清醒时大脑释放稳定电磁波,睡觉时脑电波变化,做梦时脑干发出的电能波升高至大脑皮层,尤其是视觉皮层。这里有个有趣问题,天生的盲人梦里有画面吗?
在梦境中,大脑负责感官信息的区域基本关闭,图像和感觉由大脑基于脑干电磁振动生成,身体与外界几乎隔绝。全世界约6%的人患有睡眠瘫痪紊乱症,即从梦中苏醒后身体仍瘫痪,这就是民间说的鬼压床。这是因为睡眠时大脑控制肌肉的区域未完全苏醒,而产生意识体验的区域苏醒了。在睡梦中,大脑指挥中心外侧前额叶皮层、分辨真伪的眶额叶皮层、处理知觉运动信号和空间意识的顶叶等区域都关闭,这就解释了梦境中为何有很多不符合物理规律和常识的事,比如灵魂出窍体验。睡梦中,用于协调方位感的顶叶关闭,但潜意识提前收集的记忆碎片能再现灵魂出窍看到的空间,且此时大脑无法分辨事实,会接受不合逻辑的梦。如果梦中景象太符合逻辑且被记住,之后可能分不清是梦还是现实的记忆。
有一种梦叫清醒梦,在梦里知道自己在做梦,还能控制梦的发展方向,像玩游戏一样。人在清醒梦中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和真实的一样。做清醒梦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活跃,而正常做梦时该区域休眠,这表明做清醒梦时人处于部分清醒状态。磁共振成像脑部观测显示,梦越清晰,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越活跃。哈佛大学霍布森博士说,通过练习能学会做清醒梦,方法是每天记录梦,入睡前提醒自己在梦中醒来。
假如清醒梦像虚拟世界,那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能向真实世界传递信息吗?2011年,科学家在慕尼黑和莱比锡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招募做清醒梦的志愿者,利用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传感器探知梦境。入睡前,科学家让志愿者做梦时先握紧右拳,再紧握左拳10秒钟。实验发现,志愿者进入清醒梦后,大脑运动皮层被激活,磁共振成像能探知拳头握紧情况,近红外光谱仪确认控制运动的大脑区域活动增加。但要注意,这个动作只在梦境中,因为做梦时控制身体运动的大脑区域关闭,身体瘫痪,无法在现实中执行梦中动作,只能停留在想法阶段。由此得出结论,虚拟梦中世界可向真实世界传递信息,比如握紧拳头动作能编译成摩斯密码。
如果梦境中大脑控制身体运动的区域激活会怎样?会发生梦游。梦游者能在睡梦中行走、活动,但没有反应能力,不会对话。他们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意识和沟通能力受限,行为笨拙、无逻辑,对环境感知受影响。梦游行为由潜意识驱动,而非外界刺激,所以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梦游,虽然有时眼睛睁开,但处于现实与梦境混合的状态。
日本京都一个神经科学实验室在研究记录梦境。神经科学家发现,控制梦的大脑区域和控制视觉的区域几乎相同,所以扫描大脑有可能把梦境记录成视频。具体做法是,让志愿者观看400张黑白图片,每张图片有10x10像素点,志愿者看完一张,磁共振成像仪记录大脑反应,每张图片对应一个成像形态,再用计算机算法反向计算,就能从志愿者做梦时的脑部扫描重建梦境景象。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神谷志康表示,这项技术还能应用到其他感觉领域,未来或许能读取情感和复杂情绪状态,只要建立心智状态对应的磁共振成像扫描图谱,大脑的任何心智状态包括梦境都能成像。目前,用此技术构建的梦的影像只是粗略黑白残影,无法呈现高分辨率镜像,而且梦易被忘记,难以确认图像精确度。实验室下一步目标是提高画面精度、分辨率,将黑白图像变成彩色图像,研究仍在继续。这项技术对部分意识未完全消失、能听懂话却无法反应的植物人很有帮助,一些实验室已开始对植物人进行测试。
丹麦开展了一项利用大模型进行预测的研究,发起者为丹麦技术大学教授和丹麦统计局。
丹麦官方提供了六百万丹麦人从出生到上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轨迹数据,涵盖健康教育、职业、收入、居住地、工作时间以及各类生活事件等多维度信息。基于这些数据训练出了名为“life
are
right”的大模型。
研究人员发现,该模型能够依据所获取的信息反推个人健康状况。例如,对于一位出生于
1964
年、在化工厂工作、脾气暴躁且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如老王),模型预测其在接下来四年内患恶性胃部肿瘤的可能性较高,在其当前家庭收入水平下,死亡率可达
65%。
在专业跟踪测试中,针对预测一个人在
2016
年
1
月
1
日之后四年内是否存活的问题,“life
are
back”模型的准确率为
0.788,其在
95%置信区间中的校正“life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武:开局圣心诀,躺平就变强 那年我双手插兜,御兽再无对手 乡村灵异短篇故事 亿万倍系统:从修真大陆崛起 盖世龙婿 杀出重围:我在死亡游戏有套房 丹武圣君 在综漫世界当本丸主公 诸天万界穿越聊天群 非是人间惊鸿客 渣女不洗白洗什么?她洗脑! 亮剑:什么,你连长下面这么多级 星过狼群 破魔传 销售十年,我爱过的姑娘 原神:开局住进安柏家 三体世界:但是魔法少女纪元 兽世龙夫缠上来:我生了个龙蛋 思想随记 末日来临后的生活